记得很小时候的某个夏日,烈日炎炎,我在村子里漫无目的地走着,百无聊赖,真真无聊。那时候,一切都不用自己操心。一切都是父母准备好了的。除了上学做作业,加上一些跟小伙伴的游戏,大部分时间都是那么无聊。
想想,还真怀念。
百无聊赖,多好啊。
可以瞎想很多事情,度日如年地。
上学上学上学,一直在上学。终于是读到头了。租了房子,一个人呆了一个星期多了,连个鸡蛋都没懒得煮。如果没有人可以帮忙做这些日常的事,生活要多恐怖啊!跟女友在上海一起的那两个月,当中午和晚饭都自己做的话,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多少做事的时间:买菜买肉卖鱼,回来清洗准备,烹饪,吃饭,洗锅刷碗,前前后后没有3个小时根本搞不定。每天做两次,那6个小时就没了,那还做什么事情呢。如果再加上打扫卫生和清洗衣服的时间,每天8个小时就没了吧。如果再生个娃……
所以居家,家庭主妇或家庭主男,根本上就是一种繁重的工作。如果没有家里父母的帮忙,两个人都上班,而且是繁忙的工作,那必定得天天吃食堂或者外卖了。或者经济能力允许,请保姆。
你看,不知不觉就把日常琐碎的生活当作一种负担了。如果可以不做,就尽量不做,似乎这之外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。那么,这日常琐碎的生活有意义吗?
在这之前我想先定义什么是有意义的,或者说,什么使得有意义变得有可能。
凡是人处于自由状态,能够自由想象的,都是有意义的。
凡是从各个层面把人困住而约束人自由想象的,都是没有意义的。
如果一个人要忙工作,还要每日忙做饭等日常琐事,那么他在时间上就被日常琐事困住了,终日奔波,忙了工作忙家务,焦头烂额,不得一天闲暇。这种生活很难说是有意义的。在精神上,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以供他探索什么是有意义的这件事。
如果一个人主要忙家务,把家人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,还有空闲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,这样日常琐事就没困住他,他是自由的,这样的生活也是有意义的。
因此,看日常琐事有没有意义,主要得看它给主体带去了什么样的生存境遇。
人的本质是自由,因自由而成人。